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:打造一個靠譜的官網
時間:2025-09-27 06:00:01
說實話,我見過太多企業主在這件事上栽跟頭了。要么花大價錢搞了個花里胡哨的"面子工程",要么隨便找個模板糊弄了事。等到真正要用的時候才發現——哎?怎么連個客戶留言功能都沒有?
記得三年前幫朋友看他們公司的官網,首頁那個自動播放的企業宣傳視頻簡直讓人崩潰。每次打開頁面,音響里就突然傳出激昂的男中音:"XX企業,成立于1998年..."關鍵這視頻還不能暫停!朋友還特自豪地說:"這可是花了八萬塊做的。"
現在想想,這種把官網當電子畫冊的做法實在太普遍了。很多老板覺得,只要把公司簡介、產品圖片、聯系方式這三件套放上去就完事了。但說真的,這種官網除了在招標文件里湊數,基本上就是個數字時代的"僵尸"——既不會動,也沒人看。
上周我特意做了個小實驗:隨機找了20個經常網購的朋友,讓他們打開三家不同企業的官網找客服電話。結果特別有意思——
- 第一家把電話藏在"關于我們"二級菜單里,平均耗時47秒 - 第二家直接在首頁右下角放了個浮動窗口,3秒搞定 - 第三家更絕,居然要填完聯系表單才能看到電話
你看,就這么個簡單的需求,不同網站的用戶體驗能差出十幾倍。其實用戶要的特別簡單: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,順利完成想做的事。不管是查營業時間、下載產品手冊,還是在線咨詢,流程越順暢,轉化率自然就上去了。
上個月去參加行業展會,親眼看見一位經銷商當場用手機查供應商官網。那個加載速度啊...等他刷出產品參數,隔壁展臺的銷售都已經加完微信了。更夸張的是,有些官網的移動端直接顯示錯位,價格表都擠成了俄羅斯方塊。
現在早就是手機當道的年代了,但很多企業的官網還停留在"電腦版縮水"的階段。有次我用手機幫家人查某個品牌的售后服務點,那個地圖插件死活加載不出來,最后只能換電腦操作——這種體驗放在現在,簡直就像讓用戶拿著大哥大掃碼付款一樣離譜。
我認識個做建材的朋友,他們官網"最新動態"欄里最新的一條還是2019年的行業展會報道。問起來特別無奈:"當初建站公司沒教后臺管理,現在連換張banner圖都要找外包。"
這問題太典型了。很多企業把官網當成一次性工程,殊不知維護才是重頭戲。產品迭代了、服務升級了、團隊獲獎了,官網卻像個時間膠囊似的定格在建站那天。要我說,與其砸錢做酷炫的首頁動畫,不如先把內容更新機制理順。
根據這些年觀察,總結了幾個最常見的誤區:
1. 過度追求視覺效果 有個做文創的朋友,非要把官網做成橫向滾動的畫廊式布局。結果用戶根本找不到購買入口,跳出率高得嚇人。
2. 忽視基礎功能 見過最絕的是個B2B網站,產品詳情頁連個PDF下載按鈕都沒有,客戶要參數只能截圖...
3. SEO完全不管 很多官網在百度搜公司全稱都排不到首頁,更別說行業關鍵詞了。有個客戶更搞笑,網站標題還是"某某公司官網模板"
4. 后臺復雜難用 最怕那種要培訓三天才會用的內容管理系統,最后往往變成"技術部專屬玩具"
如果你正在考慮官網建設,不妨參考這個檢查清單:
- 速度測試:在4G網絡下用手機打開,超過3秒就要優化了 - 動線設計:新用戶能否在10秒內完成核心操作?(比如詢價/預約) - 內容保鮮:確保至少每月有1-2次更新 - 數據埋點:至少要統計訪問量、停留時間和轉化路徑 - 多端適配:別忘了平板電腦和不同尺寸的手機
最后說句掏心窩的話:官網就像企業的數字門面,既不能太寒酸,也不必搞成五星級酒店大堂。關鍵是讓每個來訪的人都能快速得到他們想要的——這才是檢驗官網價值的黃金標準。
(寫完突然想起該給自家網站更新案例了...看來維護官網這事,真是誰做誰知道啊)
微信掃碼咨詢